今年以来,河南省财政厅坚持以“用得好”和“求实效”为着力点,将绩效理念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推动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和支出效益,先行先试,破局省本级财政重点事前绩效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统筹安排项目支出,促进预算编制更加规范科学。
首先,省财政厅研究借鉴先进地区实践经验,精心布置评估工作。探索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首次对省医疗卫生和气象领域的2个项目开展财政重点事前绩效评估,重点关注项目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经济性。采用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政策投入价值。对比河南省实际需求和周边省份的相关保障政策标准,设计最优方案,安排财政资金时做到“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其次,通过与部门座谈、资料审核、实地调研等工作环节,在项目评估中充分发挥行业专家的“外脑”支撑作用。先后召开两轮评估会,并邀请国家卫健委、北京大学等单位的行业专家深度参与,与预算部门探讨分析,提前发现问题,对于项目遴选机制不健全、政策间统筹协同不够、支持重点不够突出等问题,提出21条解决建议,并核定调减预算建议数,促进部门做实项目方案,推动资金政策定位更准、程序更优、管理更严。最后,扎实开展评估结果应用。督促部门根据评估结论,切实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资金管理,促使预算编制更加科学规范。通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把好预算资金分配的“第一道关口”,向前延伸预算绩效管理链条,助力打破支出固化格局,推进科学预算决策,提高政府理财和公共服务水平。
通过探索开展事前绩效评估,省财政厅实现多方面突破:
评估与评审相互融合。通过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解决了该不该做、怎么做和花多少钱做等问题。同时,减少被评估单位既要接受评估又要接受评审的工作压力,实现事前绩效评估的集约高效。
评估与评价相互结合。对于延续性政策,在评估过程中充分借鉴此前对于医疗卫生领域资金绩效评价的程序和结果,对以往评价发现的问题进行预防、修正,同时复核相关的问题的整改情况和现状,为事前绩效评估提供支撑,形成事前评估与事后评价的有机联动,推动预算绩效评价形成管理闭环。
评估与行业研究相互推动。本次评估涉及的医疗卫生和气象领域专业性、技术性很强,评估难度较大。省财政厅将本次评估定位为“研究型事前绩效评估”,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通过咨询国家卫健委、北京大学公共卫生管理学院、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打破行业信息壁垒,通过座谈及现场调研工作,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和大量的数据及案例,确保评估分析精准、结论科学。(齐小乎)